调查发现,人们对于产品质量的关注已经远远超出价格。而作为耐用消费品的家居产品,和保鲜期短的食品以及危害突出的电器相比,有着持续时间长、伤害不明显但关乎生活质量的特点。不少消费者都对产品质量的细节包括环保、节能、服务等方面提高了关注度,但同时也有很多消费者反映,卖场内各式各样的证书、奖牌,让他们感觉仿佛抓到了“救心丸”,但具体这丸“药”要怎么服用却无从下口。
消费者:“选择跟着感觉走”
走访市场过程中,记者随机采访一些消费者发现,绝大多数选购家居品的市民回答最关心的还是质量和环保问题,但“选择跟着感觉走”,先是看产品,然后询问价位,合适就买。采访中,一位女士正在选购卧室大衣柜,问及对什么较为关注,这位女士回答说,“卧室衣柜因为主要用的是板材,又是在卧室空间,所以最害怕的还是不环保,但怎样衡量环保却说不上来,凭直觉吧”。当问起另一位消费者“如何选择环保家具”时,这名消费者求证似的对记者说:“价格高一些的应该就更环保吧。”一些消费者表示,“尝试在网上搜索环保家居,但逛市场发现各种标准实在是太多了,非专业人士根本弄不明白”。正在选购木地板的消费者何先生认为,“要说完全无毒无害肯定是假的,不过是选择相对好一点的产品”。一位40多岁的张先生说,在家居卖场内,随便走进一家店,90%以上都能够在店内找到各类证书或奖牌等,颁发机构也是五花八门。
商家:证书多属“王婆卖瓜”
销售人员在介绍家居产品时,言语几乎是千篇一律:“我们的家具绝对环保。”在一家家居卖场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家坦言,真正有分量的证书少之又少,有些认证的内容连销售人员自己也搞不明白。
一名家具商说:“你只要到家具城看看,大多数店面都会摆放着各种牌匾、证书,特别是一些不知名的杂牌家具,为了招徕顾客,大多吹嘘自己是名牌、免检产品。别人有证书了,能坐视自己的品牌不管吗?这么做也是整个市场大环境下的无奈之举。”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说:“有的家具明明是在小作坊生产的,却打出香港某某家具的招牌,甚至起个洋名字标榜自己是国外品牌,提供的证书可能都是英文的,或号称外国某皇家机构颁发,消费者根本无法辨识。”
一些床垫产品可能也“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表面看似美观豪华,基材不堪入目,卖场内的检测报告多是“形同虚设”。一位曾经做了10年床垫生意的商家透露说,比如一些便宜的沙发和床垫,虽然外观很耐看,但里面却用廉价的碎布等边角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