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说所谓健康住宅,还是那句老话“以人为本”,它不仅可以包括与居住相关联的物理量值,诸如:温度、湿度、通风换气效率、噪音、光和空气品质等,而且尚应包括主观性心理因素值,诸如:平面空间布局、私密保护、视野景观、感官色彩、材料选择等等。还包括回归自然,关注健康,制止因住宅而引发的疾病,营造健康,增进人际关系等。
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概括健康住宅的构成:
一是空间的健康性
实施公私分区的住宅设计,并对住宅的可改性、设备管道的布局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住宅的室内空气质量、排风排气畅通无阻、防止室内污染和病原体的发生提出要求。
二是自然环境的亲和性
在建设时尽可能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如地形地貌、树林植被、水源河流,扩大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让人感受真实的对自然的情感。增加立体绿化和植物立体配置,发展阳台、屋顶绿化,保持人和自然的高接触性。景观水是指池水、流水、跌水、喷水和涌水等用水,景观水规定为流动水循环使用,有循环水净化装置,使改造的地表水、雨水、污水的水质标准符合有关要求。
三是生理环境的维护
指住区内视觉环境的保护,污水和中水处理,垃圾和垃圾处理,环境卫生等方面。主要从环境的卫生、清洁、美观出发,在景观和色彩上保持明亮、整齐、协调,既具有住区的个性和感染力,又具备文化性、传统性。对于污水和雨水的处理,除了达标以外,重视对污泥的综合利用,减少出泥量,扩大复用水资源以利节省。
四是软、硬健康环境的合拍
是针对居住者本身健康的保障,包括医疗保健体系、家政服务系统、公共健身设施、社区老人活动场所等硬件建设,使住户居住放心、方便。健康住宅硬件建设和健康行动的软件建设结合在一起,才能建立健康住宅完整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