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不断使消费者背负了沉重的经济压力,百姓为了“节油”绞尽脑汁。
在德国,由于空调是汽车上的“耗油大户”,现在,许多德国人开车时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打开空调,而且德国人也很少在自己的车内安装大功率的音响,因为这样太耗油。德国的轻轨、地铁和公共汽车相对比较发达,更多的德国人选择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在高油价的压力下,美国人的生活正在悄悄发生改变。现在,许多美国人能不开车就不开车。还有些美国人的省油办法比较“出格”,比如去临近的墨西哥加油。加州毗邻墨西哥的圣迭戈,墨西哥的油价比加州相对便宜,许多美国人便蜂拥过境“蹭油”。
与美国相邻的加拿大盛产石油,按理说不应受高油价太大波及,但实则不然。加拿大人为应对高油价,很多城市出现了“拼车联盟”。另一些加拿大人则热衷于使用便宜油。在多伦多,有人玩起了“土法炼柴油”的把戏,甚至把炼出的“土柴油”拿到市场上公开叫卖。
位居高位的汽油价格,让想尽办法希望免费加油的人显然愈来愈多。据加拿大一家媒体报道,加拿大汽车会(CAA)个别会员,竟让车子耗尽汽油而拋锚在路上,行使要求CAA送来5加元免费汽油的权利。
在国内,一些出租车司机一改以前那种满大街转悠“扫街揽客”的方式,在酒店宾馆以及娱乐场所门口采取了“守株待兔”的经营模式。
另外,出租车行业内的“手推车”也很流行。以前出租车司机在排队等客或加油时,哪怕是几步远也要发动起来往前行驶。现在许多司机不再发动车,下车一手把着方向盘,一手推着车子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