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带来了经济严冬,能源涨价、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等现实问题使得企业或老百姓现在更关注节能。不过,笔者认为,千万不要只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而去节能,节能应该是一种常态行为,也应该是和谐社会必备的一种品质。
节能不应该是一种短视行为。2008年夏末,我们开始正视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因为140美元的高油价让我们意识到了能源危机正在逐步逼近。这时候,我们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是,节能比寻找新能源的进程更短,更容易出经济效益。一个企业,只要找对方法进行节能改造,往往能节省大量的开支,甚至使节能效益达到50%以上。而由于我国的碳排放量即将超过美国,中国的减排也成为国际上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最近,有专家在强调,节能应优于减排,节能也应先于减排。笔者认为,在金融危机的前提下,这样的提法有其正确性。然而从长远来说,节能应与减排并重,节能应与环保紧密相连。节能从小处来说,应当马上体现出经济效益;从长远来说,应当是一种常态的社会“品质”。
现在,美国轻原油的价格停留在35美元左右,这个价格并没有反映油价的真实水平。笔者认为,合理的油价基本应在80美元左右,而如果马上和这样的国际油价接轨,我国的经济极有可能迅速出现“硬伤”。能源因为其稀缺性迟早要回归理性价格,所以它的价格往往会在特定阶段“便宜”,其价值却永远是“高贵”的。并且,也许将来,合理的能源价格里面还要包含相应的环保成本,因为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对地球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
油价一便宜,关注新能源的企业显然少了,新能源企业的处境不免尴尬和局促。经济危机一来,更多的企业关注节能了,因为节约成本就意味着增加效益。但是节能,对我们这样一个资源浪费很严重的国度来说,真是一个长远都要坚持而且必须坚持的工作。比方对企业来说,在工业用电总量中,电机消耗的电能约占65%,是能量消耗“大户”。如果使用节能电机,功耗能立刻降低45%左右,通过变频器和节能电机可最高实现60%的节能目标,这为企业大大节约了<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全民竞赛网官方微信,体验全民竞赛网智能服务
QQ交流圈
扫一扫,关注全民竞赛网QQ群交流,反馈您的建议,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