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IT企业,应首要在创新、研发上下工夫,推出一些真正的节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和用户一起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使传统产业达到节能减排降耗的效果。”浪潮高级副总裁李金表示,浪潮在产品开发上一直积极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我们推出了节能服务器,根据运行效率的不同,节约量可达到25%~30%以上。粗略估算,虽然这个服务器的成本比普通服务器的成本略有提高,但能够从节电方面和后续的维护中收回成本,并为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
为了实现“绿色IT、绿色创新”这样长期的目标,方正在整个公司的战略规划中做了充分的安排,并落实到具体的研发和投入。“对于计算机的生产厂商,绿色创新的方向不仅符合环保的要求,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有益的。”方正产品研发中心知识产权管理部高级总监秦振山表示,方正的研发人员发现,计算机中一些电能总是被无形地消耗掉,而设计合理的电源可使能耗降低20%。
作为计算设备的核心,在节能降耗过程中,处理器理应成为急先锋。“英特尔已经在技术和产品上形成了高性能、低功耗的发展路线; 并通过转向多核路线; 持续优化升级制造工艺和微架构来提高处理器的能效。”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商用市场部经理孙彦斌表示,英特尔基于多线程应用,现有任务比基于单核的单线程应用能更快地完成,并在完成同等任务的情况下,功耗随之显著降低。而制造工艺的升级和微架构的升级,更确保了处理器在满足甚至超出用户对性能需求的前提下,保持低功耗。
2008年,英特尔推出45纳米制程产品,从这一代制造工艺开始,一改使用了近40年的多晶硅栅极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材料,而采用全新的半导体材料——基于铪的高-k栅介质和金属栅极晶体管材料; 在取得更高运算性能的同时,有效解决了漏电流问题,从而控制功耗,芯片散热问题也得到极大改善。此前关于摩尔定律因漏电流问题无法解决即将失效的质疑,因创新材料的引入尽数散去。
与65纳米制程相比,45纳米制程芯片的晶体管密度提升了一倍,晶体管开关切换速度提高了20%,漏电流降至原先的10%。这使得处理器在运算速度提高的同时,芯片尺寸和工作耗电均明显下降。“这些数字不仅对节能的意义重大,也为产品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孙彦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