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金融海啸与经济形势恶化的影响,美国消费者对节俭生活方式表现出近年少有的热情。他们不仅购物时注意控制开支,还把节俭作为一种文化加以推崇。咨询机构WSL零售战略公司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受调查者以发现某种省钱方式为荣,一种“省钱很酷”的文化正在流行。
以省钱为荣,以节约为荣,是对以乱花钱为荣,以奢侈为荣的一种反拨,这是一种消费价值观的重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必然是不断提高,消费享受必然是越来越好。社会一切发展的出发点与归宿点,都应该落实在人民大众的生活改善上。否则,要“发展”干什么?但是,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永远只能是在不同发展水平上的合理消费。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到衣食无忧,从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是消费水平的合理提高,这方面的发展可以说是无止境的。合理的消费,是满足人们正常需要的消费。离开正常的需要,挥霍浪费,暴殄天物,骄奢淫逸,则是在任何时代都不可取的。穷时,不可取;富时,也不可取。与人类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是个永恒的规律一样,“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发展任何阶段都要高高张扬的一面旗帜。
合理消费,在用钱上该花则花,不乱花;该省则省,不摆阔;这样的消费,是节约、环保、文明的消费方式。说它节约,是因为不浪费。说它环保,是因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约与环保,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积极的品质与素养。古话说:“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合理科学的消费方式,不仅有助于安排符合自已支出能力的适度、实用的物质生活,而且会让自已远离物欲的侵扰,在精神上“富”起来,获得心情的愉快,增添幸福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美国一些消费者发现了“省钱很酷”的文化。
应该说,“戒奢以俭”的传统,在我国是悠久的。然而,近年来,伴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有些人“好了伤疤忘了痛”,在消费上斗奇炫富,挥霍无度,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形成一种“一等消费,二等收入,三等素质”的局面。这是需要警惕与改变的。由于金融危机,美国一些消费者也开始把节俭作为一种良好的文化加以推崇,我们也要“俭以养德”,改变消费中所呈现的那种“三等素质”。
有人说,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国家正在提倡扩大内需,剌激消费,现在还拿节俭说事,合适吗?笔者以为,这是误读误解。剌激消费,是剌激合理的消费,决不是剌激浪费。而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7亿农民的消费需求,他们的需求因收入低少远远没有得到合理的满足,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政策大力加以激活。而对挥霍浪费者来说,在当前形势下,则是要像美国消费者所说,“需要找到一种在我们财富允许范围内生活的方式”。健康向上的社会,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摒弃“节约型”标志的。危机危机,危中有机。人们一般多注意从经济角度在“危”中求“机”。美国消费者由此弘扬了节俭文化,表明也可在精神领域化不利为有利,推动人们重建合理的消费价值观,将“危”转成“机”。让坏事转化为好事,既可以在经济物质方面,也可以在精神文化方面,我们要重视与掌握这种积极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