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们国家就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每个公民从关紧水龙头、及时关灯等身边小事做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生活得到了一定改善,绝大部分人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吃饭也已经不是人们惦念的事了。然而有些人以为自己真的成了有钱人了,大吃大喝甚至抛洒浪费无所顾忌,这种怪象近几年愈演愈烈。
一桌桌珍馐佳肴、一包包普通人不敢奢望的高档香烟、一瓶瓶只能在广告里看到的名酒,主要用途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用于婚嫁、丧葬、生日的酒宴,这都是民间风俗演变而来;第二类是公款接待,由部分领导的腐化思想酿成。
以前常听父辈们说办喜事好不好的标准是看新娘漂亮吗,整个娶亲过程热闹吗;丧葬要看死者是什么样一个人,以及死者生前的经历和后代们的成就。主人担心的是饭菜够不够吃,客人们说的是吃饱了没有。但是现在完全变了味。人们参加婚嫁、丧葬讲的是吃什么、喝什么,规模有多大,逐渐形成了一种攀比的风气。先看规模,现在有些地方办喜事、丧事的场面就是大车小车堵满了路,人山人海像市场。再说饭菜都是上档次的,厨师都是远近闻名的,烟是软中华,酒是瓷瓶的。一桌下来少则两三千,多则四五千。一次某机关单位的一位工作人员吃完饭后说,这样的酒宴档次比国宴的标准都高。今年5月份有媒体报道,一个矿老板给儿子举行婚礼花了1000万元。饭菜档次高了,礼金也猛涨。2000年一般100元就可以,而现在都涨到500元到1000元了。人们叫苦连天:一个月工资1300元到1400元,一年光上礼就要用去半年的工资。当然举办婚礼的也大部分举着债硬撑着,真是不知道有几个人是真心的喜。生日本来都是在家里过的,现在大多数都搬到了酒店,亲戚、朋友、同事一大堆,满月、12岁生日都要像电视上演的皇亲国戚祝寿那样,摆开阵势来过。
再说机关单位的接待。无论地方的财政如何不济,在习惯势力的引导下,也不得不每年专门“抠出”巨额的招待费来接待各路“神仙”。有位管后勤的领导意味深长地说:“再穷不能穷接待,再苦不能苦领导。”每当上面领导下来的时候,地方都要尽其所能,想尽一切办法搞好接待工作。每桌标准一般都不低于2000元-3000元。事实上有些领导下来,饭菜上不了档次转身就走或者在工作中百般刁难。所以接待是很关键的环节。而这时,最发愁的是后勤人员,上地方菜怕吃不顺口,吃那些昂贵的菜又怕开支太大,有些领导吃完了还要大包小包的拿。有时候对地方来说,领导下来不是体察民情,而是惊民、扰民了。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尚能发扬光大,现在社会发展了,国民素质提高了,怎么反而做不到了?大吃大喝这一现象已经在一些地区蔓延开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不能因为一张嘴吃坏了风气,吃掉了老祖宗的祖训;不能等到吃出腐败,吃坏国运再来处理。所以我们应该主动摒弃这种歪风劣俗,形成人人倡导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