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业农村一方面资源消耗增长迅速,而单位资源的产出率始终在偏低位运行。另一方面,农业农村因生产生活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惊人,这种状况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化肥、农药利用率均不足35%,农村能源利用率仅为25%左右;农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近百万吨,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农业农村污染已经占到全国污染的1/3以上。资源的不合理消耗不仅导致农村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也导致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遭受严重侵蚀。
随着环境和能源问题的集中反映,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产体系,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的呼声和要求愈来愈迫切。
资源与环境在农村不应成为矛盾
100多年前的西方工业文明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即资源消耗(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从当代一些地方发展的过程来看,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相辅相成。
然而,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严峻的局面: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在许多农村广泛存在,且互为因果。从最普通的几项指数来看,农村用能方面:60%的农户生活燃料主要依靠于秸秆和薪柴,热能利用率低下,燃烧秸秆通常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国家每年三令五申禁止露天焚烧秸秆,但秸秆焚烧依然屡禁不止。农村生产方面:初步估算,我国每年畜禽粪便排放总量达25亿吨,农膜年残留量高达45万吨,大量粪便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农村生活方面: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多亿吨,生活垃圾约1.2亿吨,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工业方面:城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乡镇工业企业布局分散、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企业污染点多面广,难以监管和治理……
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黄鸿翔认为,这些日益凸显的矛盾和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成为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循环农业的一大瓶颈。从去年开始,国家和各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开始扭转目前这种状况。
2007年7月,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对节能减排作出宏观部署;今年7月,国务院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节能。引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敏感水域、重点流域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加强畜禽养殖场管理、污染治理和粪便综合利用,适时开展氮、磷污染物总量控制试点工作。逐步减少和禁止农作物秸秆焚烧……
至此,从中央到地方,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日益明朗。然而如何充分挖掘两者的潜力?这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开动脑筋,也需要社会各界集思广益共同参与。
构建节约型农村的“5只手”
农村可持续发展需要充足的资源做保证,当城市和农村同样面临资源紧张时,节约资源消耗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现阶段,农村重点是围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以节肥、节药、节水、节地、节能技术推广为重点,构建农村节约型生产和生活方式。
推进乡镇企业节能,尤其是加强乡镇企业能源消耗管理和节能设备更新改造,进一步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当前,乡镇企业存在的能源环境问题主要是能效低、能耗大、污染重。据统计,国内大约有2300万家乡镇企业,在这些乡镇企业中,制砖、铸造、水泥、炼焦4个行业能耗占整个乡镇企业能耗的56%,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的1/6。
推进农业机械节能,更新淘汰部分老旧农业机械、高能耗老旧渔船和装备。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性能,推广节能型船用柴油机、燃油添加剂和主机余热利用、燃用重油等节能技术产品。这几年,全国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左右,但是机械本身的耗能比较高,机械节能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
推进耕作制度节能,在广大农村建立起高效的耕作制度,积极推进农业耕作制度改革,改革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发展生态农业。四川省推广的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减少农田作业工序2-5道,每亩节水100立方米,节肥5公斤。
推进畜禽养殖节能,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推广节能养殖模式,充分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资源调节畜禽舍温度,降低畜禽舍加温和保温能耗。
推进农村生活节能,更新改造传统的省柴节煤炉灶和节能炕,加快省柴节煤灶(炕)的升级换代。推广应用保温、省地、隔热新型建筑材料,发展节能型住房,在北方地区引导农民建造太阳房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推广使用节能砖,具有广阔的节能减排前景。使用节<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全民竞赛网官方微信,体验全民竞赛网智能服务
QQ交流圈
扫一扫,关注全民竞赛网QQ群交流,反馈您的建议,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