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采用保温节能材料,室内安装中央净水系统……每月让你省下一大笔水电气费用。”目前,四川成都各大楼盘纷纷打出这样的节能建筑广告。那么这些建筑真如广告宣传的那样节能吗?为此,记者对这些节能建筑进行了一番调查。
调查:房产商大打节能牌
“我们的楼盘采用外墙保温材料,冬暖夏凉,玻璃是钢化中空玻璃,隔热降噪。”在成都的许多楼盘,售楼人员除了介绍楼房结构和品质以外,还会着重推荐楼盘的节能设施。随着10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开始正式实施,成都多家房企也纷纷瞄准了节能建筑这块大蛋糕。而诸如地源热泵、同层排水、中水处理、新风系统等越来越多的节能元素开始出现在许多楼盘的DM单上,成为不少购房者关注的又一新问题。
记者走访了成都市多家楼盘后发现,目前成都推出节能建筑以及节能概念的楼盘不在少数。位于东二环的摩玛城就号称使用“地源热泵系统、恒氧新风系统、中央纯净水系统、外墙保温系统铝合金以及低辐射中空玻璃”等;此外还有交大·绿岭、I-CON英郡、天合凯旋城等楼盘都打出了节能概念牌,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据记者了解,目前成都市推出节能概念的楼盘,销售价格普遍在4500元—5500元之间,相较同一区域的非节能项目价格相差并不太大,但是销售业绩却并不太“出彩”。摩玛城负责人宋勇认为,节能建筑在成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之当下房市并不景气。他坚信随着近期一系列优惠政策出台,销售业绩会有所上升。
现状:炒作概念忽悠市民
“成都市已经要求所有新开工项目,设计规划和修建时都要符合相关节能标准。”12月9日,成都市建委科技处处长陈顺治告诉记者,目前成都已在全市全面推广建筑节能工作,凡是在建筑设计上不能达到节能标准或使用的材料不是节能建材的,都要受到法规的约束和限制。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浩东表示,成都市的节能建筑起步较晚,主要是采取内外墙保温设计,以及使用保温门窗等节能建材,防止屋内的冷气或热量外泄,从而提高空调等的使用效率,减少建筑能耗。
那么,这些已经修建的节能建筑是否真的节能呢?“按相关要求,成都市节能建筑必须达到节能50%的要求。”成都市墙体改革和建筑节能办公室副主任赵建华坦言,“节能50%”到底是个什么含义,普通购房者根本搞不清楚,这就给了开发商炒作节能概念的空间。“比如有些开发商使用国家最低强制性标准建材,也声称节能50%甚至更高。”他告诉记者,许多本土或外地房企为争夺节能建筑市场而一拥而上,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有的开发商使用的是保温性能差或根本没有保温作用的材料,或者设计规划中存在一些打擦边球的现象。
据记者了解,今年10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质检总局就曾联合发文指出,在当前开发的节能建筑楼盘中,“发现部分开发商违规使用‘三无’建材(无产品名、无厂名、无厂址),违规购买使用不合格建筑节能材料产品,部分生产企业不按标准生产节能产品。”
揭秘:节能建筑真节能?
众多开发商大肆宣传的节能项目,是否就真的节能呢?对于目前炒得最热的外墙保温技术,四川中原地产运营总监刘致远坦言:“该技术只能提高空调使用效率,而并不是全面节能。”他告诉记者,外墙保温技术是强制性的建筑开发标准,成都住宅已普遍采用。所谓外保温墙是由有相当厚度的保温板、墙体中间的流动空气层组成,因而能有效地起到保温和隔热作用。外墙保温效果与开发商使用的建材有很大关系,并且这项技术也只能起延迟空调使用效果的作用,并不能指望有了该技术就能节省多少电费。
不少开发商大肆宣传的中空玻璃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座、浅水半岛等不少楼盘都将其作为销售亮点加以宣传。四川省建设厅科技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双层中空玻璃分为断桥和不断桥两种,其使用性能和效果区别也很大。他说:“如果强调双层中空辐射玻璃的使用,而忽视墙体的节能保温效果,往往是窗户上不结雾,墙体形成一定的冷桥,水蒸汽将凝结在墙体里面,这对住宅的使用寿命非常不利。”
“可循环使用,有效节约水资源”是“中水处理系统”一大特色,但市民刘先生就认为这套系统“节约了水费却增加了电费”。刘先生看中了某楼盘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该产品号称采用中水处理系统,即以生活废水、生产污水等水源经过处理,然后再回用于厕所冲洗、灌溉草坪、洗车及扫除用水等。按介绍,三口之家每月可节省10—15吨水,节省水费20—30元。不过水处理要新产生15—20元的电费。“如此算来好像并没有节约多少钱。”刘先生疑惑地说。
<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全民竞赛网官方微信,体验全民竞赛网智能服务
QQ交流圈
扫一扫,关注全民竞赛网QQ群交流,反馈您的建议,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