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人口高密度国家,自然资源人均占有率低,同样是10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北京、上海在高层建筑、立体交通等城市硬件基础设施上绝对不逊色于东京,但城市的卫生状况却差得很远。从日本人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方法上,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民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精神。
据《纽约时报》报道,日本垃圾分类繁杂,横滨市将垃圾分为十大类,主管机关发给市民一本厚达27页的垃圾分类说明书,其中详细介绍518种垃圾分类法。人口350万的横滨垃圾分为十大类已经很吓人,可是比起四国岛山区居民只有2200人的上胜町,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上胜町将垃圾分类提高到44大类。居民的垃圾必须拿到镇上惟一的垃圾场丢,那里有44个垃圾桶,从豆腐盒、蛋盒、塑料瓶盖、免洗筷、日光灯管以至地板垫子,都要分类放置。分类和回收垃圾的目的就在于要减少焚烧的垃圾数量。
对于还没有养成“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类习惯的中国人来说,要学习日本人的垃圾分类方法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也许日本人对自家的垃圾如何处理这个事离我们很远,但石化企业如何“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实现利润最大化”却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事。面对能源涨价等考验的到来,如何做好节能降耗更是成为企业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