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此时由于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适当进补不但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把滋补品中的有效成分储存在体内,为明年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当然,补是一方面,养同样重要。特别是对一些有慢性病的人,养中防病,防中重养,显得尤其重要。
重保健-脚浴天天要坚持
大家都知道“寒从脚起”的道理。如果用热水烫脚会感到全身舒服,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脚浴”。根据中医原理,脚部受寒能反射地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胃寒疼痛、冻疮、静脉炎等。但如果坚持每天温热水洗脚并用双手指按摩一定穴位,则可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良好作用,若持之以恒,可望益寿延年。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底是各经络起止的汇聚处,脚背、脚底、脚趾间汇集了很多穴位;有的科学家还认为脚是人体第二心脏,脚掌上有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相联,洗脚时浴时用双手在温水中按摩脚心、脚趾间隙,能使大脑感到轻松、舒畅。
抓时机-食疗、药补两相宜
中医认为,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
冬令进补不是说每个人到了冬天都一定要进补。年轻体壮无病之人,对寒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就不必进补。如果进补不当,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因为药物入胃全靠胃肠的消化吸收,只有胃肠功能正常,才能发挥补药的应有效应。对于这类病人,可先服用些党参、白术、茯苓、苡仁、扁豆、陈皮之类调理胃肠的药物,使胃肠功能正常.再由少至多地进服补药。这样机体才能较好地消化吸收。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其它还有药酒、药粥等,均可根据各自的体质情况选用。至于药补,常
专家提醒:
体质虚弱的人,在感冒或其它急性病期间,应停服补品,待急性病治愈后再继续进补,否则会使病症迁延难愈。在服用滋补佳品的同时,还应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因为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胃肠道对滋补品的消化吸收,使补药中的有效成分能够被机体很好利用,真正达到补而受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