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体温综合征是一种机体受寒冷刺激,以体温降至35℃以下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病人自觉畏寒怕冷、皮肤湿冷、四肢冰凉、不愿起床。体温过低并非一种单纯的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休克、低血压等疾病都会出现低体温的表现。冬季老年人是最容易引发低温综合征的,这也是老年人冬季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因此冬季要预防老年人低温综合征。
1.家庭准备一支体温表,一到冬季就要注意观察和测量老人的体温。根据气温的变化,适时增添适合老年人穿着的质量高、轻便、保暖性能好的棉织品、羽绒、毛料等衣服以及帽子、手套、棉鞋等御寒保暖物品。
2.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消化的饮食,以保证老年人有足够的热量供应以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两餐中间可增加适当的热饮料,如热牛奶等。身体许可时还可加饮姜糖水、淡胡椒汤以及进食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必要时也可以从冬至起给予冬令进补,如服人参、鹿茸、黄芪、阿胶以及蜂王浆等。
3.选择阳光充足的房间做老人的卧室,最好保持室内温度在18℃~22℃,在这种室温条件下,人体的热平衡处于稳定状态。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体温调节中枢处于紧张状态。床上用品和铺盖要松软、厚实,有电热毯取暖则更为理想。为了减少头和足部热量的散失,必要时睡觉也可以不脱袜、不摘帽。
4.冬天外出时,要穿暖、软、轻的衣服,戴好帽子、围巾、口罩和手套。老年人腿脚不灵,行动不便,加上冬季衣服厚重,一般都好静怕动。因此,要鼓励和协助老年人多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防寒能力,但要注意不可过度疲劳。
5.合理用药对预防低体温综合征很重要。冬季,老年人要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冬眠灵、酚塞嗪等安眠镇痛药或抑制大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药物,以保持正常的体温调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