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冬季发病率高,是因为寒冷的刺激,使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体内儿苯酚胺分泌增多,促使肢体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脏工作负荷增大,耗氧量增多,心肌就容易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发生。同时,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苯酚胺本身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低温又使血小板易于凝聚,血液粘稠度增大,容易形成血栓,也是导致心梗的重要原因。
防寒保暖
在气候突变时,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保暖,及时增添防寒用品。下肢更要多穿一些,防止寒从脚起,诱发心肌梗塞。
适当运动
实践证明,适当运动是预防心梗、增强体质的根本措施。因此,中老年人应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适当的锻炼,以增强机体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饮食有节
中老年人冬季饮食宜清淡,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及辛辣的食品,多吃些水果、蔬菜、豆类、瘦肉、鱼类等食品。
保持大便通畅
实践证明,在大便时如果用力过猛,可诱发心肌梗塞。因此大便不通畅的中老年人应及时服用麻仁丸或果导片等药物治疗。
起居有节
临床实践表明,过度劳累和不良情绪(大喜、大悲、大怒和抑郁)均可导致心肌梗塞的发生。因此,按时作息、保持精神愉快对中老年人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