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寒的恶劣气候条件下,人体机能容易发生紊乱,尤其是年老体弱者,由于各系统器官逐渐老化,消化功能减退,味觉、食欲都不能与年轻人相比。因此,应保持老年人的营养平衡,维护身体健康,以达到益寿延年之目的。
1、易于咀嚼、消化和吸收
在日常饮食上,老年人宜食用比较松软的食物:主食如面包、馒头、发糕、面条和各种粥类等;副食则宜以土豆、番薯、芋头、山药、南瓜、胡萝卜、茄子、油豆角、白菜、西红柿、豆腐、鸡蛋、鱼类、鸡肉、兔肉等为原料,采用蒸、焖、炖、煮、烩等烹饪方法,尽量将菜肴做得软烂些。对于油炸、熏烤、煎烙后的食物,因为大多比较坚硬和油腻,不便于老年人咀嚼,而且也不易消化,应尽量避免。有些黏糯的食物,不仅不易消化而且通常酸性较强,胃热脾弱的老年人最好不要食用。
2、食不过饱、营养不少
老年人最忌讳暴饮暴食,古人早有“食不过饱”的主张,而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节制食量不仅可使人保持旺盛的体力,而且对延年益寿十分有益。
少食可维持体内荷尔蒙的平衡量,防止胰岛素、生长激素、促卵泡素的上升,减少脂质过氧化程度,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生率。不过少食的原则主要是减少肉类和主食的摄入量,至于蔬菜、水果类和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应多吃一些,以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及水分的需求。
人在衰老的过程中,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由于消化功能的衰弱,蛋白质在分解的过程中往往不够充分,致使游离氨基酸的再吸收,减少了肽的利用。如果饮食中蛋白质供应不足,容易引起老年性营养不良、引发贫血等疾病。因此,老年人膳食中应当多供给生物价高的蛋白质,如鸡蛋、牛奶、鱼类、豆类制品、瘦肉等,这些食物中的蛋白质比较接近人体的需要,消化利用率较高。至于蛋白质的数量,则不宜过多,一般保持正常标准就可以了。过多的蛋白质不仅会加重老年人肾脏的负担,而且还会增加体内胆固醇的合成,给养生保健带来负面影响。
3、少荤多素、少盐多醋
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老年人长期贪食肉类食品容易罹患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脑中风、糖尿病、肝硬化和癌症。清淡的饮食不仅可以减轻老年人消化系统的负担,而且还能延长体内脏器的“青春期”,延缓血管硬化的进程。
因此近年来西方国家出现了肉、蛋类食品被冷落,素食盛行的局面。对老人来说完全吃素不应提倡,因为肉类是许多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但食量上一定要有所节制,不可多食。同时还要注意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以荤素之比控制在1∶3~1∶5之间为宜。老年人对食盐一定要有所限制,饮食过咸会使钠离子在人体内过剩,引起血管收缩,致使血压升高,造成脑血管障碍。成年人每天对钠的需要量平均约为2克,折合成食盐不足6克,而对老年人来说应该减少一半,以每人每天3克左右为宜。
我国居民食盐用量普遍超标,平均每人每天高达15克以上。这使得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居世界各国之首。由于饮食习惯,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很难做到,不妨采用这样的办法:一是用醋代盐调味;二是食用低钠盐。低钠盐也称保健盐,是在氯化钠中按一定比例加入了硫酸镁等成分的复合盐,咸度基本未变,但保健功效大为提升。
醋的保健功用早已被肯定,在口味和身体上能接受的前提下,老年人尽可能多吃点醋。此外,老年人在饮食上还应忌食过甜、过辣的食物,尽量不饮烈酒,以防止身体发胖或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