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素有“冬补三九”的说法。冬季是进补的时节,那冬季为什么要进补呢?冬季又该如何进补呢?
冬季进补中医理论
冬季进补是我国用以养生防病的传统方法,中医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因此,人要健康长寿必须学会“顺四时变更之道”。这里讲的“四时变更之道”就是指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变化的规律。“逆之则灾害生,顺之则苛疾不起”,我们应顺这些规律来养生保健,重大的疾病就不会发生。“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冬季是岁末,也是一年最冷的季节,万物生机闭藏,阳气潜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昆虫蛰伏,大地冰封,自然界的生物处于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以适应来年春天的生机,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同化大于异化。根据冬季“闭藏”这个自然规律,冬令进补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及时充分地吸收、贮存于体内,来滋养五脏,养精蓄锐,以待来年。因此,冬令进补是人体顺应自然来保健养身的需要。
进补要结合具体情况
1.因人而异:按性别、年龄、体质、劳逸、心情等不同的情况,有所区别。如儿童要有助发育、益智力;老人要增体力、抗衰老;妇女要补血;男子要益精等,用中医的理论来辨证调补。
2.因病症而异:可以把辨证论治结合中药药理研究来用药,如失眠者,可加服珍珠母、炒枣仁、制远志等安神养心的药;伴尿路结石、胆结石者,可加服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等清热排石的药;伴冠心病者,可加服丹参、桂枝、瓜蒌、薤白等活血通洛、温通心阳的药物等等。
3.因时因地而异:结合所处的气候环境、风俗习惯,如正值严寒之冬,可能就要多用一些温热药,以帮助抗寒;相反,如遇暖冬,就应当少用温热药。结合风俗习惯,西北人喜欢吃补酒,南方人爱服人参、补膏等,总之,不能一听到冬令进补就随便乱用补品,而应当先调理好肠胃,弄清病史和自己的健康状况,根据中医的理论,辨证论治,辨证施补,才能做到合理、有效,如果乱用补品,不但不能收到好的效果,还可能损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