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较低,推荐使用FirefoxChrome浏览器打开,否则将无法体验完整产品功能。
×

冬季情志调节法

[导语]“养生首养心,调形先调神,疗病先安心”,这句话强调在养生保健及治病中要重视个体的情志调节。冬季的到来,伴随天气的寒冷等各方面原因,人们往往很容易感到心情压抑、焦虑,产生抑郁情绪。因此冬季养生更应该重视情志的调摄,使情志调畅,才会更好地养身防

养生首养心,调形先调神,疗病先安心”,这句话强调在养生保健及治病中要重视个体的情志调节。冬季的到来,伴随天气的寒冷等各方面原因,人们往往很容易感到心情压抑、焦虑,产生抑郁情绪。因此冬季养生更应该重视情志的调摄,使情志调畅,才会更好地养身防病。

心理平衡调养法

(一)神志内敛:人之三宝“精、气、神”相互化生,神是人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人的精神状态、思维活动。神,在人体居于首要地位,惟有神的存在,才能有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现象。精满气足则神旺,精亏气虚则神衰,冬季藏精更宜养神,神志内敛才可精满气足。正如《黄帝内经》所讲:“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即:令自己的志向内藏,像潜伏隐匿一样不露于外,像秘密隐私一样不示于人,像已经获得想要之物一样不再外出寻觅。

(二)忌惊恐:惊恐是人对外界突发刺激的应急反应。《黄帝内经》讲:恐伤肾,恐(惊)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人在受到剧烈惊恐之时,就会伤到肾气。冬季主肾,冬季大惊大恐会影响肾的收藏功能,从而可使肾精受损。因此,冬季心理调养应尽量避免使人受到惊恐刺激。

行为平衡调养法

(一)动静平衡:冬季人体阳气收藏于内脏,应尽量减少对阳气的耗动,因此冬季养生应动静相兼,以静养为主,“无扰乎阳”。冬季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或超负荷的劳动。冬季尤其要禁忌大量出汗,冬季大量出汗容易造成人体阳气外泄,耗损五脏之精气,不利于人体的平衡健康,到了春季容易患病。正如《黄帝内经》所讲:“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二)日常作息:冬季养生要特别注意日常作息时间的安排要科学合理。《黄帝内经》强调冬季应该:“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其实养生保健的秘诀就在于“顺应自然,人天相应”,日常作息时间的安排应做到“天睡我睡,天醒我醒”。夏季昼长夜短,作息时间应“夜卧早起”,冬季昼短夜长,作息时间也应调整为“早我晚起”,以利于阳气能够充分的闭藏。这就是“因时之序,顺势养生”之道。一般而言,冬季可在晚上9点半左右上床,早上6点半左右起床,以保障晚上有八个小时的睡眠。从阳气闭藏这个角度来讲,白天人体活动的时候,阳气是处于消耗状态的,晚上睡觉的时候相对来讲是静态的,阳气处于闭藏状态。因此,冬天的睡眠时间相对于其它三个季节时间要长。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QQ交流圈

扫一扫,关注全民竞赛网QQ群交流,反馈您的建议,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