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注重养生的人开始忙起来,各种进补秘方也满天飞。在中医养生“火热”的话题中,不难发现,真正能把握养生之道的并不多,有的认为进补就是养生,其实不然。那么,到底该如何进行养生呢,中医养生又有何原则和方法呢?
顺天守时是中医养生的最高准则,养生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顺应人体规律,做到天人合一。而选择养生方法时,也一定要从顺应自然与适合自己这两个方面考虑,做到天人相应的境界。
起居:睡眠时间应随季节改变
春季要晚睡早起,散开头发,松缓衣带,从容不迫地散步,使气机舒畅,与春天生发之气相应。夏季宜晚睡早起,不要贪图凉爽而厌恶日光,使体内的阳气温煦荡漾,以适应“夏长之气”。秋天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秋气萧杀,应避之以免伤害人体生气,以适应“秋收之气”。冬天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因冬季严寒,应保持体温,以免影响体内阳气的闭藏,以应“冬藏之气”。
精神意志:春夏宜多思秋冬宜安神
春夏季要“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若所爱在外”,即春夏之季宜多思、多动、精神外向,意气舒展,对周围的事物兴趣浓厚。秋冬二季宜“收敛神气”、“无外其志”、“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即此二季应神志安宁,多静少动,对周围的事物兴趣淡漠,特忌妄思乱动。也就是一年四季精神意志要如少年、青年、中年、暮年状。
饮食:春食凉、夏食寒、秋食温、冬食热
中医云,春食凉、夏食寒,以养其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其阴。一年四季,五味各有所宜。春三月勿过食酸味,否则易伤脾胃,应减酸增甘以养脾气,宜常食新韭。夏三月勿过食苦味,过则易伤肺气,应减苦增辛以养肺气。秋之三月勿多食辛味,过辛则易伤肝气,应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冬三月勿多食咸味,过则易伤心气,应减咸增苦以养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