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较低,推荐使用FirefoxChrome浏览器打开,否则将无法体验完整产品功能。
×

范缜

范缜(约450~约510),字子真,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人。南朝齐、梁间儒家学者,哲学家。

范缜出身寒微,齐朝建立之初为宁蛮主簿,迁尚书殿中郎,建武中为领军长史,出为宜都、晋安太守。梁朝建立后,征为尚书左丞,坐事广州,还为中书郎国子博士。

范缜博通儒家经典,尤精于《三礼》。他曾与佛教信徒齐朝竟陵王萧子良辩论,驳斥佛教的"因果报应"之说,又作《神灭论》,抨击"神不灭"之说,引起朝野哗然。萧子良集许多僧侣与之辨难,不能使他信服;又许之以高官,诱其放弃原来的观点,亦被范缜拒绝。梁武帝于天监六年(507)亦召王公贵臣及僧侣六十余人攻之,但无人能折其锋锐。 在哲学上,范缜提出了著名的"形神相即"命题,认为形与神不能分离,形神关系就是"形质神用",他说:"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指出:"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申灭论》)他主张采取孔子"神道设教"的办法,来对待宗教和鬼神问题。肯定人死了以后就无所知觉,但又认为应该效法孔子,不明言之,以防止不孝之子弃而不葬。以为通过祭祀可以"笃其诚心"说:"故《经》云:为之宗庙,以鬼享之。言用鬼神之道致兹孝享也",如此,则"声教照于上,风俗淳于下"(《答舍人》)。

范缜的著作多已亡佚,现存有"申灭论》、《答曹舍人》,收在《弘明集》中。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QQ交流圈

扫一扫,关注全民竞赛网QQ群交流,反馈您的建议,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