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较低,推荐使用FirefoxChrome浏览器打开,否则将无法体验完整产品功能。
×

垃圾处理各有奇招

世界各国不仅文化有差异,而且在垃圾处理问题上,也鲜有不同。现举几例以示说明。

巴西推行二级分类。巴西不走欧美日之路,在国内推行垃圾二级分类。该国政府收编拾荒者,将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合成一门产业,不仅增加了就业,而且节约和保护了资源环境,走出了一条低投入而又实效的资源回收利用道路。

日本发挥家庭主妇作用。如果要颁“最佳垃圾分类人群奖”,日本主妇当之无愧。把垃圾处理与资源环境保护相结合,广泛宣传,从娃娃抓起,不惜繁琐,逐一而分,逐步从混合垃圾焚烧处理过渡到分类垃圾焚烧,控制了二口恶英的生成和排放,克服了公众对二口恶英的恐惧,同时,发明了碳化、熔融等多种与垃圾热转换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

韩国首尔推行按袋计量收费,不仅减少了垃圾排放量,且提高了资源回收利用率。排放与利用第一次统一起来,排放者也是利用者,少排放意味着多回收利用。

德国是个哲学家辈出的国家,思路严密,严于律己。看似复杂的法律法规,却从包装废弃物抓起,重点突破,大力提倡专业化分类与回收利用,造就有条不紊,打造出分工协作的垃圾收运体系和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美国,一个没有全国性的联邦垃圾治理法典的国度,各州自行其是,恰恰如此,面对一半城市垃圾填埋场将填满的严峻现实,各自出招,旧金山市垃圾回收利用率已达68%,西雅图市近60%,纽约市制定了再一再二不再三规矩,收运工人在运走垃圾前先查看住户扔出的普通垃圾中是否有可回收的纸张、塑料、玻璃瓶等物,若发现,第一第二次给予警告,第三次则对房主处以数百美元以上的罚款。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QQ交流圈

扫一扫,关注全民竞赛网QQ群交流,反馈您的建议,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