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较低,推荐使用FirefoxChrome浏览器打开,否则将无法体验完整产品功能。
×

黎平战略转兵

黎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毗邻湖南省西南部的通道县,因1934年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黎平会议而出名。

湘江战役后,博古、李德等人不顾红军遭受的严重损失,仍然坚持原定计划,命令中央红军经通道县北上湘西北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行动的战略意图,在中央红军北出湘西北的道路上,迅速调集16个师的兵力布阵以待,企图将中央红军围歼于北出湘西北的途中。中央红军面临着全军覆灭的危险。

在这危险关头,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同博古、李德等人展开斗争,力主放弃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防守兵力比较薄弱的贵州前进。他认为,蒋介石为了阻止中央红军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并将中央红军围歼于北出湘西北的途中,已令其“追剿”军张网以待。中央红军如果继续北出湘西北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必然会陷入敌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后果不堪设想。毛泽东的主张已经取得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的同意和支持,他们都同意和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因此,博古、李德等人不得不同意讨论毛泽东提出改变进军方向的战略主张。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通道县县溪镇“恭书院”的一座房子里临时召开紧急军事会议,讨论毛泽东提出的关于红军进军的战略方向问题。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朱德、博古、李德等。会议由周恩来主持。由于博古、李德的干扰,再加上中央政治局多数领导人对毛泽东的战略主张认识尚不一致,因此,会议未能接受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通道会议虽然没有接受毛泽东提出的正确意见,实行战略转兵,在行军路线上却作了一些调整:即命中央红军西进贵州,尔后再北上与位于湘西北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合。这说明,红军的基本行动方向虽然没有改变,但从行军路线上改变了博古、李德原定要中央红军从通道县北出湘西北的计划,避免了中央红军钻入敌人布好的口袋、遭受可能覆没的危险。鉴于通道会议未能采纳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从根本上改变原定的进军计划,周恩来在随红一军团第一师攻占贵州黎平后,即决定在黎平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朱德、博古等。李德因患疟疾发高烧没有参加会议。会议由周恩来主持,集中讨论中央红军进军的战略方向问题。博古代表李德在会上发了言,仍然坚持中央红军沿着红六军团前进的路线进入湘西北,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毛泽东坚决主张中央红军放弃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力主改向黔北进军,在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王稼祥、张闻天、朱德等在会上发了言,对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军事路线错误进行了尖锐批评。一致赞成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坚决主张放弃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黔北进军。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与会多数同志积极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的决定》。

历史证明,黎平会议是中共中央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第一次重要的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了新的战略方针,标志着中央红军战略转变的开始,从而使中央红军在危急关头转危为安。黎平会议是我党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红军的战略方针和内部事务的会议;黎平会议初步批判了“左”倾军事路线,使毛泽东重新被全党全军接受,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开始得到恢复;黎平会议决定在适当时机开会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为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从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内容上做了充分的准备。没有黎平会议就不会有遵义会议。如果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那么,黎平会议就是这个转折点的奠基石。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QQ交流圈

扫一扫,关注全民竞赛网QQ群交流,反馈您的建议,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