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卫生部公告要求,自今年9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聚碳酸酯婴幼儿奶瓶和其他含双酚A的婴幼儿奶瓶,由生产企业或进口商负责召回。这意味着,双酚A奶瓶彻底退市的大限已到。
双酚A的退市与此前发生的塑化剂事件让部分消费者“谈塑色变”。记者了解到,出于对塑料(10815,-250.00,-2.26%)安全性的担忧,日用玻璃制品重新走进消费者视野,新一轮玻璃奶瓶热卖潮开始出现。
塑料瓶占8成市场份额
自台湾塑化剂事件曝光以来,家住北京海淀区的王女士就整天惴惴不安。这位“80后”妈妈,总是对“塑料奶瓶不大放心,怕会有不好的东西溶出。”
与王女士一样,对塑料奶瓶抱有疑虑的年轻母亲不在少数。在宝宝树、阿里宝宝亲子论坛、搜狐母婴社区等热门母婴网站,有关奶瓶安全性的话题不断。一些妈妈表示,塑料奶瓶让人不放心,或许还是使用传统的玻璃奶瓶更靠谱。
而如今令妈妈们谈之变色的塑料奶瓶,却曾经一度深受欢迎。
据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有关人士透露,国内奶瓶年销售额约16亿~17亿元,塑料奶瓶占据了8成市场份额。这些销售的奶瓶一般分PC、PP、PPSU等几类材质,而PC奶瓶多含双酚A。该协会与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调查的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8家超市内奶瓶销售的情况表明,“PC材质的奶瓶相对比较便宜,所以有些消费者往往因为图便宜而购买到不利于孩子身体健康的产品”。
“新生儿使用的塑料奶瓶中大多含有双酚A。”南京医科大学化学系教授胡琴表示,添加双酚A可使塑料产品具有无色透明、轻巧耐用和防冲击等特性,许多婴儿奶瓶、饮料瓶等塑料容器及包装物中都含有这一物质。
针对消费者担心的“有毒物质溶出”问题,胡教授解释,双酚A在加热时能析出到食物和饮料当中,可能扰乱人体代谢过程,对婴儿发育、免疫力有影响。此外,双酚A在动物体内有类似于雌性激素的作用,对新生儿发育及人类生殖存在危害,“可能会导致男性婴儿出现女性化变化”。
就在国内对双酚A奶瓶下达最后退市令的数月前,欧盟就因双酚A的危害性发文规定成员国从2011年3月1日起禁止使用含双酚A塑料生产婴儿奶瓶,并从2011年6月1日起禁止任何含双酚A塑料奶瓶进口到成员国。目前,法国和丹麦已经禁止销售这类奶瓶。
双酚A的“退市令”让年轻的妈妈们吓了一跳,纷纷开始预备或已经将塑料奶瓶换成玻璃奶瓶。